成都宇华教育(集团)有限公司-z6尊龙app官方网站

您现在的位置:z6尊龙app官方网站 >> 新闻中心 >> 财经新闻

财经新闻

中国迈向高收入经济体: “现实比预测要跑得更快”
作者:cdyhjy    发布于:2017/10/31   来源:
摘要:

“我们过去70年发展基本是勒紧裤腰带勤劳致富,未来30年指导思想应该从勤劳致富转到适度享受,这是经济转型的需要。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10月29日在“新‘巴山轮’会议·2017——十九大后的中国与世界”论坛上通俗地形容新时代下的生活方式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,并部署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,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

报告描绘的美好图景,为公众所向往。基本实现现代化或建成现代化强国,都意味着收入的增长,人们生活更为宽裕。但是区别以往,十九大报告并未提gdp翻番类目标。

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10月26日在十九大报告解读会上表示,这次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。这主要考虑的是,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,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不再是高速度增长阶段了。

中国何时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?根据各方专家测算,中国将在2050年之前晋升为高收入国家并具有充分的物质基础。不过,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还需要更多配套改革跟进。

何时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?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8260美元。根据2013年世界银行对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的分类标准,中国属于分类标准中的“上中等收入”。其中,高收入标准为1.26万美元以上。

人均国民总收入(与人均gdp大致相当)和人均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它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,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;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个人所得。

世界银行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当时世界上193个国家和地区中,有61个属于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,99个属于较高或较低(中等)人均国民收入水平,33个属于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。

2017年6月份,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、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曾在《人民日报》上撰文表示,“到2024年我国将进入高收入阶段”。

郑秉文参照的是上述世行标准。郑秉文表示,综合来看,再用六七年时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,并无太大悬念。

同样依据世行的这个标准,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表示,中国有望在2030年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。

刘元春表示,按照现行标准来看,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17年大致到9000美元,要实现高收入国家约1.3万美元的标准,按照目前6.5%的经济增速,到2025年基本能实现这一目标;如果把增速预期降低点,比如到5%,按不变价格测算到2035年我们人均国民总收入也会超过1.3万美元。

不过,对于高收入标准的定义,还有其他“口径”。姚洋将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45%作为高收入国家标准,因为目前能超过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45%的国家和地区是36个,基本上是高收入俱乐部——这个标准明显比世界银行的标准要高。

姚洋测算,“美国每年经济增速大概是2%左右,中国现在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美国的25.7%,要在未来30多年的时间达到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45%,只要比美国经济增速高1.6个百分点左右,意味着年平均经济增速达到3.6%左右,就能超过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45%。”

全面现代化不止是“高收入”

虽然新“两步走”战略不再设定gdp翻番类增长目标,经济增长转向对质量的追求,但是收入目标的实现似乎不成问题。

刘元春直言:“从现实情况来看,我们党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是有保有压的。之前制定的几步走战略,只需要中国经济保持7%左右的增速就能实现,所以,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15年完成,就不足为奇,因为现实比我们的预测要跑得更快。”

改革开放之初,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“三步走”战略,第三步目标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,而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。

杨伟民表示,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,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,超出了预期;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,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。

不过,各方专家仍提醒需注意推动改革。

郑秉文表示,我国在跨过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之后,还有长路要走,需要转为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,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,还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来增强软实力。

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,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去建设现代经济体系,很重要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,人们的需求层次在提高,很多需求属于公共服务范畴,这需要各方调整思路。

姚洋也指出,收入目标是比较容易达到的,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,至少还要做到实现全民社保、实现城乡一体化、修复生态、经济政策要从注重生产转到注重提高福利上来。

(信息来源:21经济网)

网站地图